text/x-generic header.php ( PHP script, ASCII text ) 中国 – 加拿大国标麻将协会

中国麻将:冲出“赌博界”,走向全世界

5月底,在一次法国举办的麻将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只拿了第4,前3名均被法国人摘走的新闻,一时间激起网民的不淡定。“外来的和尚”击败中国选手,着实让国人惊呼了一把。

麻将的世界史

1895年,一位叫做斯图尔特·库林的美国人类学家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一种中国牌友玩牌时叫着“吃”“碰”的游戏,据说这是对于麻将最早的非中文记载。几年后,名叫怀特的两兄弟将麻将带入了上海的英国俱乐部,麻将迅速在外国人的圈子里火了起来。1923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麻将牌达到150万副,麻将牌也成为从上海出口排名第6的商品。当时访问美国的胡适曾感叹道:“谁也梦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方的先锋队,却是那136个麻将军。”

除中国以外,日本算是对麻将最狂热的国家。据日本学者考证,中国的麻将是在1909年由一个叫名川彦作的日本英语教师从中国带入日本的。中国人熟知的游戏厅中的麻将游戏机,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在日本大量生产的。不过近年来,日本的麻将人数呈下降趋势。据《日本时报》报道,1978~1979年,日本的麻将人口曾达到1300万到1400万,而2008年,这一数字则已降到760万。尽管如此,日本作为世界麻将第二大国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初成体系的世界麻坛

据国际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的一项数据,现在世界上的麻将人口,保守估计有6亿。在他看来,2005年世界麻将组织成立后,竞技麻将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一个世界麻坛已经初具规模。

如同中国在不同地域打法不同一样,麻将在美国、在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同的社区,打法规则也千差万别。不仅打法各不相同,一些国家在麻将中还赋予了本民族的一些文化要素,例如丹麦的花牌就用了美人鱼的图案,而荷兰的花牌则刻上了荷兰风车和木鞋。

而在竞技麻将方面,现在很多国家常用的规则,一个是1998年由中国体育总局制定颁布的麻将竞赛规则(中国也因此正式将麻将列为国家体育项目),而另外一种是日本的“立直”。欧洲举办的各项麻将赛事,大都分别以这两种规则进行。

据江选旗介绍,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麻将赛事是从2007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现已举办三次的世界麻将锦标赛。此外还有欧洲锦标赛,以及各国在本国举办的国际锦标赛。

摆脱赌博色彩的麻将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的麻将爱好者更多地将麻将作为一项纯粹的智力游戏来玩,没有赌博色彩。世界麻将锦标赛既没有高额奖金诱惑,比赛全程费用还需自掏腰包,但也阻止不了世界各地的麻友对麻将的热爱。据介绍,欧洲麻将协会的成员国也由2005年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不过,由于现在麻将在欧洲的影响力仍然有限,暂时还拿不到商业赞助。

除了世界麻将组织的成立,在江选旗眼里,麻将走出国门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2006年国际麻将组织颁布的新《国际麻将竞赛规则》。之所以需要颁布新的麻将竞赛规则,除去需要综合各国一些好的发展与中国地方麻将中的一些玩法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98年的麻将竞赛规则中,将运动员限制在年满18周岁的非在校学生,事实上是将麻将视为“少儿不宜”运动。

在江选旗看来,麻将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不能因为它被一些人用于赌博,就要把麻将统统摒除掉。麻将的排列组合,都蕴含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思维的特点。西方的纸牌中都有一个大小的关系,而中国的麻将却没有这个等级。推广麻将竞技,不仅是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也是推广一种中国文化。

中国作为麻将的发源地和拥有最大麻将人口的国家,如何看待麻将,能否还麻将以本来面目,也将决定着麻将全球化的发展命运。

(摘自7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日本麻将博物馆藏品回归中国[转载]

日 前,日本东京千叶县麻将博物馆持有者(竹书房株式会社)根据原董事长野口恭一郎先生的遗愿,就日本麻将博物馆藏品回归中国事宜与世界麻将组织和中华麻将公 开赛组委会进行了友好的协商,达成共识。竹书房全权委托世界麻将组织和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主持协调并洽谈落实日本麻将博物馆藏品回归中国之事宜。同时, 日方将全面与世界麻将组织、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合作,在日本麻将博物馆增设世界麻将组织的相关研究、推广机构,加强对麻将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和推 广等工作。

麻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东方文化与思维的特点,其文化博大精深。野口先生和其他有识之士收藏保护的这些藏品应得到呵护,人们需要继承和传播这些宝贵文化印记的旨意与精神。让麻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服务,为世界和谐服务。

作 为最早最大的麻将博物馆,日本麻将博物馆的藏品回归麻将发源地中国,不仅能加强双方共同合作研究的力度,更有利于专家学者对麻将文化的研究、挖掘以及传 承;而且,此举还将对麻将文化健康科学的推广,促进文化交流、智力竞技、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发展及麻将器材、文化元素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 动作用。

 

清末皇帝溥仪的麻将牌

四羊方尊麻将桌

梅兰芳特别定制的麻将牌

 

当时袁世凯特制的景德镇青花瓷麻将牌

 

 

八仙打麻将图

 

麻将题材青花瓷

转自:世界麻将网

世界首家麻将博物馆将回中国

417_130717143441_1

喜欢麻将或对麻将有研究的朋友将有眼福了。日前,世界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先生向本报独家透露:创建于日本的世界首家麻将博物馆,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所用麻将在内的3万件珍品整体迁回中国已成定局。根据与日方协议,世界麻将组织和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将全权主持迁回事宜,目前国内已有多地正积极争取落户。

麻将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项古老益智游戏。1909年,由日本教师名川彦作将麻将从中国带到日本。百余年来,麻将在日本经历了由“赌具”到“竞技”的蜕变,发展成提升国民教养的“绅士运动”。1999年,绅士麻将倡导者野口恭一郎先生出资筹建,世界第一座麻将博物馆在日本东京千叶县诞生。

作为东京最大的图书出版商竹书房株式会社社长,野口先生也是一位麻将迷和麻将文化研究者,日本乃至全世界最早的专业麻将杂志《月刊近代麻雀》就是由竹书房创刊。1990年起,他多次到中国考察麻将的发源地和麻将牌的演变历史,并收集各种各样的麻将牌。

麻将博物馆建成后,成为日本当地一个有名的旅游资源,全球十多万麻将迷曾到此参观。2010年10月7日,76岁的野口先生病故于东京,去世前留下遗愿:“麻将源自中国,我希望麻将博物馆回到中国!”

博物馆现有3万 余件实物,绝大多数为野口先生多年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牌具、书籍、资料等几乎一切与麻将有关的物品,都可以在麻将博物馆中找到。”多次前往参观的江选 旗先生连声感叹。从麻将的前身中国明朝时期流行的“马吊”到京剧大师梅兰芳使用过的“游龙戏凤”牌、美国的第一副麻将、法国制造的竹制牌、加拿大的石头牌 等。其中有金制、银制、象牙制、珊瑚制、翡翠制、景泰蓝制等多种材质,眼花缭乱。

其 中,最为名贵的当属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宫廷麻将“五彩螺钿牌”,也是麻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套麻将由两副组成,牌体稍大的为男牌,稍小的为女牌,体现了 清代男女不能同桌玩牌的宫廷礼节。而每张牌背的图案均为极难雕刻的梅花图,要使螺钿牌背的图案一模一样,制作师非有鬼斧神工之力不可。

江 先生介绍,在二楼展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麻雀世界地图”,标注了麻将从中国传播到全世界的途径。收集的麻将珍品,也代表着不同时代和地域文化背景。 比如中国清朝“升官牌”用“级、品、功”代替了“万、筒、条”,分别代表武官、文官和普通官职。西洋麻将图案中除了传统的条、饼、万字外,还在牌的一角标 注英文或阿拉伯数字,以方便不会汉语的外国人辨认。

此外,馆内还有大量相关书籍,除了被称为麻将“三大古书”的《麻将牌谱》、《麻将指南》和《麻将秘诀》等,完成于清朝年间的《麻将大观》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本。从这些研究书籍中可看出,麻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而馆藏的一张1923年美国《纽约时报》上的麻将广告显示:麻将学习班招聘学员,每人学费10美元。看来当时学麻将还是高消费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世界麻将组织织和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与日本竹书房签订协议,麻将博物馆回归起源地中国终于板上钉钉。

据 悉,国内不少地方闻风而动,正积极游说麻将博物馆在当地落户。其中,云南昆明的晋宁县最为积极。晋宁是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在麻将众多起源说中, “郑和说”是一大流派。相传,郑和船队海上漫长的航行中,经常有将士想家。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麻将,并随着航行将这项游戏传播到了 世界各地。因这个传说,晋宁自诩为“麻将故里”,积极争取麻将博物馆落地,好打旅游牌。

江选旗透露,包括晋宁在内,他们也考察了一些地方,但最终花落谁家,现在还没有定论。在选择博物馆落户地上,主要有三项标准:一、在麻将文化的认识上,能够与世界麻将组织倡导的“科学、健康、友好”的宗旨形成共识;二、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指竞技麻将);三、当地政府的支持。

麻将博物馆并不单纯是麻将资料的保存地,更是麻将历史、麻将文化研究的场所。麻将博物馆曾出版麻将博物馆馆报、麻将博物馆图册等书籍,展示麻将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这次麻将藏品回归,更有利于专家学者对麻将文化的研究、挖掘以及传承。

原来这麻将不仅仅是大家平常的一种消遣娱乐的活动,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期待这一次麻将博物馆回归中国,能成为推进健康的麻将文化的一次良机,让更多人正确了解中国麻将历史文化。

转自:中国时刻网 原文链接:

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307/1794872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