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北京五道口一家粤菜馆,竞技麻将高手围坐一桌,为征战法国麻将锦标赛的国手们“庆功”。
在5月中旬的法国麻将锦标赛上,法国队包揽团体前三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中国高校联队名列第四,这已是参赛的3支中国队伍中的最好成绩。“中国麻将队输了!”消息传来,舆论哗然,对于麻将之国而言,这样的失败有如国足1:5惨败给泰国。
庆功会上,似乎没有人为这样的结果沮丧。“外国选手的实力并没有国内想象的那么弱,有的法国人打国标麻将六七年,比我们打的时间还久。”杨政,北京大学数学系在读硕士生,在这次比赛中个人成绩列第7——13名中国选手中最好的名次。
“中国是麻将的发源地啊!”这个研究生感慨,第4 名未必是坏事。如果能够唤起国人对竞技麻将的重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竞技麻将运动,效果将远胜于赢回一座冠军奖杯。
但他们也遗憾,如果这次是去的是另外一些高手,结果会大为不同——不是棋牌室里“血战到底”的民间高手,而是,真正的高手。
高校“梦之队”折戟法兰西
14岁的金发小女孩,80多岁的碧眼老人,统一着装的后背一个大大的“红中”。面对“蛮夷之国”认真严肃的麻将同道,杨政不敢轻视。
根据国标规则,比赛时选手除了“吃、碰、杠、花、和”之外,不能有其他言语交流。听着外国选手们用汉语发音模糊地大喊一声“和”后亮牌,杨政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国内不少人把麻将看做是一种不健康的赌博游戏,欧洲人已将麻将视为一种包含中国文化、老少皆宜的智力运动。”杨政说,令他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洋选手们的牌技,还有他们对麻将的态度。“外国人遵守麻将规则,打牌态度认真,和牌后仔细展示牌面、计算分数。”
此前,作为世界麻将组织的成员,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已受邀选派人员赴奥地利、丹麦、荷兰等国切磋牌技。这次派遣在校大学生出赛,还是第一次。
虽然是第一次作为主将出国参赛,但杨政来头不简 单,作为北大数学系研究生,凭借着精于运算和分析的专业优势,在参与竞技麻将活动2年后,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一流高手。
2012年,杨政参加“和谐社会杯”智力麻将北京高校友好交流赛,在28名高校麻将“达人”中位列第七,这也使得他有机会入选这支“麻将国家队”,赴法参赛。
国标麻将是当今竞技麻将赛事中常用的比赛规则之一,初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制定,2006年世界麻将组织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并在世界各国推广。这次法国锦标赛,使用的就是这一规则。
此次法国锦标赛,与世界麻将组织举办的世界麻将锦标赛有不小的差距。后者已举办三届,举办地分别为成都、荷兰乌特勒支和重庆黔江。中国选手在这三届比赛中都有着不错的发挥,包揽 团体赛冠军和个人成绩冠军。
但在法国,麻将之国的“国家队”或严格意义上的“准国家队”遭遇了滑铁卢。
未出征的大将:用科学打麻将
“如果我们派出最强选手,拿冠军也没什么问题。”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生段昊信心满满。因为时常组织高端麻将比赛,他在北京竞技麻将圈内知名度颇高。
5月上旬,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人员找到他,提议推荐几名大学生赴法参赛。“因为出国时间长、距离远,和学业有冲突,大多数在校生都无法参赛。”段昊说。
段昊所说的最强选手之一,是北京邮电大学的韦伟,他已办好了签证,但“十二道金牌”把他追了回来——准备毕业设计。在杨政等人口中,他属于“拥有夺冠实力的高手”。
韦伟对竞技麻将的热爱,始于一部名为《天才麻将少女》的日本动漫。2009年夏,刚结束高考的他看到这部动漫,对片中的“立直麻将”比赛充满好奇。
与国标麻将规则一样,日本制定的立直麻将规则也是国际常用的竞技麻将规则之一。日本麻将源自中国,也保留了一些中国古典麻将的规则和技法。
2010年,参与一个立直麻将爱好者聚会活动时,韦伟偶遇段昊,后者当时正忙于向众人宣传竞技麻将运动。为某一情况下该如何出牌,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韦伟觉得段昊的竞 技理论说服不了自己,段昊感觉犟脾气的韦伟“孺子不可教”。
这是韦伟初次接触竞技麻将的概念。带着疑惑,他开始阅读一些讲解竞技麻将技巧的博客,逐渐领悟了段昊所宣传的竞技麻将的奥妙之处。
段昊的竞技理论源于日本的麻将启蒙读物——《科学化麻将》。该书作者在分析了10万盘立直麻将高手的比赛牌局后,统计出一系列的出牌数据,并通过概率学等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和牌方法。
经过两年的学习研究,2012年初,韦伟开始在“天凤”(日本最大的立直麻将在线平台)上向高水平玩家发起挑战。一年多时间里,韦伟“疯狂”对战上千局,“天凤”段位升至“凤凰段”(8段以上)。在立直麻将圈内,“凤凰段”是一流高手的象征。
同年,“天凤”组织中日韩俄 四国麻将赛,韦伟入选中国代表队。在最终局的较量中,他面对3名日本选手的“围剿”,取得一场完胜,拿下了中国队在此次赛事中最精彩的一战。
从接触某种竞技麻将规则、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基础知识,与其他玩家交流,到参与麻将赛事,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竞技选手,这几乎是每一个竞技麻将选手必经的成长道路。
绝世高手在这里?
北京方庄,是国标麻将圈的“圣地”,韦伟、段昊、杨政等人都在这里被“认证”。
6月16日,方庄某社区活动室内,16张麻将桌整齐排列,东侧墙壁居中悬挂一面红色“东”字旗。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北京方庄智力麻将运动俱乐部联赛。
这是国内最知名的麻将联赛。比赛采取国标麻将规则,每月一赛、每场四局,每年取赛绩最好的10个月(40局比赛)成绩累加,最终排出当年年度排名。
“麻将毕竟受 运气因素影响,单局比赛的胜负不足以反映选手的竞技水平。要科学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实力,至少需要30到40局比赛,看他是否能有一贯的表现。”作为这一赛制的制定者之一,段昊分析道。
1998年统一规则后,国家体育总局曾一度举办麻将赛事,在国内推广国标麻将规则。由于种种原因,官方推广戛然而止。制定规则的国家体育总局,至今尚未批准麻将为正式体育项目。
在缺少官方支持的背景下,纯粹出于对竞技麻将的喜好,方庄一直坚持推广竞技麻将运动,举办各种麻将赛事。俱乐部主任周桂君说,方庄智力麻将运动始于2003年,最初由两位国家体育总局离休老干部将国标麻将规则引入方庄社区,在居民中普及推广竞技麻将。“现在,方庄俱乐部已连续举办了8届竞技麻将比赛 ,参与者不仅有社区居民、退休干部,还包括高校学生、企业员工。”
十年来,方庄的名号享誉国内麻坛,不乏上海、山西等地的竞技麻将好手慕名前来,决战巅峰。
这其中包括第二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冠军焦灵花。她是一名生于1955年、从1998年就开始参与国标麻将竞技的大妈选手,曾获第五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个人第一,堪称国标麻将圈内的“明星”。
在年轻人的眼中,“焦大妈”经验丰富,实力远胜一般的大妈选手。她经常从山西赴北京参加方庄比赛,还以“外援”身份代表北京队参与麻将京津对抗赛。
但在这里,焦大妈算不上最顶尖的高手。在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上,方庄俱乐部联赛队的段燕斌就曾以更好的个人成绩超越焦灵花夺冠。在 方庄俱乐部,因为参加的场次少,焦大妈并未进入联赛排名,有实力战胜她的人也并不少。
方庄联赛的综合成绩排名榜上,段燕斌排名第十。北京大学博士生、经由手术刀、概率学、博弈论等等武装起来的段昊排名第2。段昊说,成绩表上他与第一名差距巨大,几乎无法赶超,他的目标是保住第 2。
第一名,在他的视线之外。那是一个中年男人,从1998年开始打国标麻将,方庄之外,没人知道他。
Tianming Li
2:44 (24分钟前)
《方庄俱乐部高手的看法》
——段昊,竞技麻将爱好者,医学生
我是段昊,竞技麻将圈内人,本来不怎么上“知乎”,看到这个话题被炒的这么热,感觉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其实,竞技麻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赛事每个月都有,每次也都有报道,这次终于靠着这样的标题成功吸引了这么多朋友参与讨论,着实不易。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
我目前是北京乃至全国目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标联赛——方庄联赛的技术顾问。方庄联赛综合成绩常年保持第2位(参赛300+人,满足最低场次要求100+人中)。
日麻方面,我是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日麻群体“华人日本麻雀同好会”的管理员。我在3年前就已经是天凤七段。
因为目前我个人还在上学,全国 性国际性的大型麻将赛事鲜有参加。
近年每年作为外卡选手受邀到日本参加日本麻将体育协会的日本锦标赛(国标规则)。去年获得第5名。
日本麻将体育協会(JMSA) [日本選手権]
我还接受过《VISTA看天下》的专访
寻找麻将之国的绝世高手_Vista看天下
以上介绍只是为了增加我的回答的可信度,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说说我对本次比赛结果的个人看法以及原因分析。
1.本次比赛中国所派出的阵容水平确实不高。
此次“欧锦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高水平的牌手并没能拿到名额。
国内竞技麻将发展较好的地区,如:北京、天津、青岛等地都没有名额。
最终代表中国出战的十几个人全是老年人,总体竞技水平较差,最终成绩基本符合预期。
2.日本本次派出的阵容水平很高。
日本此次派的15人,我和其中14人打过牌,对他们的水平比较了解。
可以说这15人基本都是一流水平的牌手,国标麻将水平都能排进日 本前100名。
最终个人前5中有4个日本人确实有运气成分,但能取得好成绩应该说也是情理之中。
3.麻将比赛尤其是杯赛是有很大运气成分的。
麻将是一个运气成分很大的竞技项目,即便是运气成分较低的竞技规则也是如此。
长期的联赛成绩基本可以反映实际水平,但短期的杯赛成绩还是运气主导。
假如一个牌手参加一个类似赛程的杯赛,他能有90%概率获得前50%成绩,
2%左右概率获得前1%的成绩(夺冠),那他已经是一个超一流的牌手了。
反言之,一个超一流牌手参加10次大赛都没进过前3很正常。
10次大赛中一半的冠军选手都不是一流选手也很正常。
4.目前大型麻将赛事受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吸引高水平牌手参赛。
首先现在麻将不是正式的体育项目,国家层面不支持 ,也就没有官方组织。
目前世界上所有麻将组织(包括中、日、欧),全是民间组织。
现在参加大型麻将比赛都要靠选手自己掏钱,光路费就不便宜,更别提住宿。
此外大型比赛一般来回都要一周多,中国的麻将高手们大多还在上班上学,很难请下来假。
本次“欧锦赛”来回花费约2万多人民币,往返十余天,大多数高手都很难参加。
总而言之,一次麻将比赛的结果根本不能说明某个地区整体的麻将水平如何。
顺带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Q1.麻将技术较高的人普遍是什么年龄段?
A1.20~50岁。
举方庄俱乐部的例子,方庄联赛每年有200多名参赛者。
这其中50岁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约为80%。
但方庄联赛的平均成绩排名中,前10名均为50岁以下的年轻人。
前20名中有17名都是50岁以下的年 轻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一流高手中基本没有大爷大妈。
Q2.中国哪个地方麻将高手多?四川吗?
A2.不是四川。北京、天津、青岛、山西介休等地是竞技麻将高手较多的地区。
四川因为地方麻将盛行,恰恰是竞技麻将发展最差的地区。
Q3.竞技麻将的高手和地方麻将高手水平怎么比较?
A3.竞技麻将高手对麻将的理解还是要远高于地方麻将高手。
竞技麻将规则因为较复杂,对牌手各项能力考查较全面且严格。
竞技麻将本身对牌手也是很好的锻炼,竞技麻将高手对麻将本质的理解相对较深。
让一个竞技麻将的高手去打地方麻将,只要熟悉了基本规则,一般很快就可达到较高水平。
但让一个地方麻将高手来打竞技麻将,基本上是要从头学起。
以前国内组织竞技麻将比赛也在四川搞过川麻选拔赛,
最后选拔出来的川麻高手打过国标麻将后,基本上持上述观点。
Q4.日本麻将是职业化的吗?
A4.扯淡。
日本有几十个麻将组织,但都是民间组织。
所谓的“职业雀士”都是徒有虚名,平时该上班还是上班。
所谓“职业组织”的联赛、活动等基本都是在周末,因为大家平时都要上班。
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靠电视转播、出书等赚钱,
99%的所谓“职业雀士”都需要靠另外的工作糊口。
简言之,没有官方承认没有赞助其实职业 化根本无从谈起。
日本麻将的“职业化”完全和日本将棋、围棋的职业化是两码事。
当然麻将职业化是包括我个人在内众多的麻将推广者努力的方向。
Q5.目前中国麻将水平在世界上究竟如何?
A5.中国和日本肯定是最强的。
近几年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在欧洲大力推广国标,欧洲人水平有了长足提高,
但一流高手数量上,还是和中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日本的一流高手的绝对数量和顶尖水平基本是持平的。
必须承认的是,日本人对麻将的研究要领先中国好几条街,
所以日本人总体的平均麻将水平,对麻将的理解程度肯定是要好于中国。
关于中国乃至世界竞技麻将发展现状的介绍,我写三天三夜也写不完。
姑且引用我一个牌友(也算是我徒弟)的一篇博文,里面有些简单的介绍。
《我们来聊聊麻将吧》一个麻将爱好者写在赛前,于巴